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Welcome!即刻加入逸盛官方line會員,送您100元折價券☞

你的購物車是空的
{{ (item.variation.media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 }} {{ (item.variation.media
                   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
                   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
                }}
{{ 'product.bundled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ndle_group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yandge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gif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 field.nam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  • 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
    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
{{ 'product.set.open_variation' | translate }}
  •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
   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
{{item.variation.name}}
{{item.quantity}}x NT$0 {{ item.unit_point }} 點
{{addon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addon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addonItem.quantity}}x {{ mainConfig.merchantData.base_currency.alternate_symbol + "0" }}

為什麼醫師建議避免頻閃光?淺談護眼檯燈的「無頻閃技術」

什麼是「頻閃光」?從科學角度了解它的本質

 

在 LED 光源普及後,「頻閃」(Flicker)成為影響視覺健康的重要議題。頻閃是指光線亮度在短時間內快速變化的現象,肉眼可能察覺不到,但大腦與視覺神經仍會受到干擾。

根據 IEEE Std 1789-2015(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標準),當光線閃爍頻率低於 3000 Hz 時,即可能對人眼與神經系統產生潛在影響。常見的 LED 若未使用穩壓驅動器,就可能因電流波動產生 100~120Hz 的可偵測頻閃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◆

 

頻閃對眼睛與大腦的危害:醫學研究揭示的真相

 

多項研究指出,長時間暴露在頻閃光環境中會造成以下問題:

  1. 視覺疲勞加劇:眼睛必須持續調節焦距與瞳孔大小,導致酸澀與乾眼。
  2. 偏頭痛與頭暈:低頻閃爍會刺激大腦皮層,誘發光敏感性偏頭痛(photosensitive migraine)。
  3. 注意力下降:學童或長時間用眼者(如設計師、工程師)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。
  4. 睡眠品質影響:光線不穩定會干擾褪黑激素分泌,破壞生理節律。

根據 歐盟 Ecodesign Directive (EU 2019/2020),產品若閃爍指數(Pst LM)超過 1.0,即不符合健康照明標準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◆

 

什麼是「無頻閃技術」?醫師推薦的護眼關鍵


「無頻閃護眼檯燈」的核心在於穩定光輸出。它透過 高頻 PWM(脈衝寬度調變)或直流恆流驅動技術,確保光源輸出不隨電壓變化而閃爍。
主要技術包括:

  • 直流恆流驅動(DC Driver):避免交流電頻率造成亮度波動。
  • 高頻 PWM 調光:頻率高於 20kHz,超出人眼與神經可偵測範圍。
  • 低藍光控制與光學擴散片設計:減少視網膜疲勞。

醫師通常建議選擇符合 IEEE 1789 無頻閃規範 的產品,特別是給兒童、長時間閱讀或使用電腦者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◆

 

「無頻閃」不是行銷話術,而是醫學實證的護眼科技

 

許多消費者誤以為「無頻閃」只是廠商宣傳用語,實際上它是國際標準定義的健康指標。
根據 WHO(世界衛生組織)與英國 HSE(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) 的照明指引:

  • 頻閃指數越低,眼睛壓力越小;
  • 無頻閃光源能有效降低 20%~30% 的視覺疲勞;
  • 在學習與辦公環境中,長期使用可顯著提升專注力與舒適度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◆

 

如何檢測檯燈是否「無頻閃」?


可透過以下方式簡易判斷:

  • 手機攝影測試法:開啟手機相機對著光源錄影,若螢幕出現條紋閃動,即代表有頻閃。
  • 查看產品標示:符合「IEEE 1789」「Flicker-Free」「No Flicker」或「Pst LM ≤ 1.0」者才是真正的無頻閃。
  • 檢測報告認證:選購時可要求 SGS、TÜV 等第三方光學測試報告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◆

 

選購護眼檯燈的三大醫師建議


優先考慮無頻閃 + 低藍光認證產品
光線均勻、無眩光:選擇具擴散片與防眩鏡面設計的檯燈
色溫可調:根據閱讀、休息或夜間使用需求,切換 3000K~5000K 色溫區間
這些條件能最大化護眼效果,降低長期用眼的疲勞與健康風險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◆

 

國際標準與無頻閃趨勢


IEEE 1789-2015:定義安全閃爍頻率與調光範圍
EU Ecodesign Directive:規定照明產品必須符合閃爍與閃光(stroboscopic effect)限制
ANSI/IES RP-27:針對藍光與頻閃對視覺健康的安全規範
許多國際品牌如 Philips、Panasonic、BenQ、SYLSTAR 等皆已導入「無頻閃技術」成為標準配置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◆


結論:真正護眼的關鍵,在於「看不見的穩定光」

醫師強調,「護眼檯燈」的價值不在於亮度多強,而是光線是否穩定。無頻閃技術不僅是行銷口號,而是經過醫學驗證的護眼科技。
選擇符合國際標準的檯燈,是保護自己與家人視力健康的第一步。

常見問題

頻閃真的會讓人頭痛嗎?

所有 LED 檯燈都有頻閃嗎?

無頻閃燈對兒童特別重要嗎?

手機錄影測不出頻閃,是不是代表安全?

護眼燈一定比一般檯燈貴嗎?